安徽省模具行業協會 昝向明
安徽是制造業大省之一,強大的市場需求拉動了安徽省模具工業快速發展。2010年底全省模具廠點已達1500多家,從業職工達3萬人,模具工業總產值超50億元,出口達3000萬美元。其中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的模具企業800多家,億元以上的五家,其中兩家達到2億以上,擁有一批國內知名度較高的模具產品,安徽模具制造的聚集區域正在形成。
目前已形成以蕪湖瑞鵠和合肥江淮為代表的汽車模具基地,以滁州市為代表的家電模具基地;以銅陵三佳科技為代表的型材擠出模和集成電路封裝模基地;以寧國中鼎、合肥大道為代表的橡膠密封件和汽車輪胎模具基地;以及以蚌埠北泰底盤和黃山三佳誼華為代表的精密級進模具基地。塑料型材擠出模、集成電路封裝模、精密級進模、冰箱吸塑發泡模以及模具標準件等部分產品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汽車覆蓋件模具、橡膠輪胎活絡模具也快速發展,已達到國內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冰箱吸塑發泡模已占國內市場70%左右。模具行業地域分布特色日漸成形。
我省模具工業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同沿海發達省市相比,同快速發展的安徽制造業對模具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一是產品結構不合理。普通低檔模具產能過剩,高檔模具如大型精密沖壓模具和注塑模具能力不足,尤其中、高檔車體外件模具、注塑模具還要依靠外省和進口。二是企業結構不合理,專業化程度低。三是模具人才缺乏,特別是中、高級模具人才不足,開發、創新能力差。
為此,我會積極以行業服務為宗旨,形成全產業鏈系統服務,以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
一、構建模具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推進行業信息化、資源化建設
1、組建模具網站實現企業間的交流與溝通
2006年開始組建安徽模具網,主要為中小模具企業提供技術設計、項目咨詢、人才培訓、創業輔導等服務。目前平臺現有專業服務人員28人,購置服務設備50余臺(套),建設有860余平方米的服務場地和2萬余平方米的模具創業園區。強化模具企業的信息溝通。實現技術、信息等資源的共享,企業可以通過網站為自己做宣傳且實現行業間的交流與溝通、資源共享的目的。累計開展技術研發、工藝改進、創業輔導、人才培訓等服務活動500人次,服務企業116近家。于2010年9月被省經信委認定為“2009年度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
2、組織服務團隊實現高校、大型模具企業資源的共享
平臺依托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及瑞鵠汽車、江淮福臻、三佳模具等企業的品牌優勢和科研資源實力,使中小模具企業也可以同樣享受到專業化、高層次的技術服務,以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目前已服務馬鞍山聯盟模具、力源模具等15家企業,提供產品測試26次。確保了研發模具的精度,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型工藝和模具21副,快速有效的實現企業的自主創新建設。
3、鼓勵產學研合作,加速模具人才培育
協會積極與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安徽工程大學等省內外高校聯系,推動模具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將企業作為大學的研究生、本科生實習、就業基地。同時利用高校的師資力量,為企業職工進行短期培訓,增強其業務知識。例如滁州市科創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與滁州學院開展了較為緊密的產學研合作,其合作方式如下:
①科創模具作為西門子的主要模具供應商,被要求以后模具設計需要用UG實現三維設計,但企業缺乏專業的UG人才;
②滁州學院新進一批先進四軸、五軸加工中心作為校金工實習中心,但其操作能力不強。
針對以上問題,科創公司與滁州學院開展產學研合作,每周末由滁州學院派遣專門的UG教學人員對企業職工進行輔導,企業派遣高級技工兼任學校金工實習中心指導老師,指導學生實際操作。
二、運用好國家政策,發揮行業協會的服務效能
2008年前,模具企業可享受增值稅先征后返優惠政策,對企業的發展影響較為巨大。2008年政策取消后,省模協積極主動同國家及省有關部門聯系,爭取把相關政策用到模具企業,近年來先后把發改委的高技術產業化、中小企業技術改造、節能專項;工信部(經信委)的中小企業發展、技術改造專項;科技部門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科技攻關專項;財政部門的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集聚專項等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引進到會員企業,幫助中小模具企業積累了資金,加速發展。重點做了如下工作:
1、夯實基礎,抓模具企業新產品、新技術鑒定及專利申報、標準化工作
依據《安徽省工業企業技術進步條例》第二十七條,“經國家或者省認定的新產品,從認定之日起所繳納增值稅新增部分的省、市留成部分,3年內全額獎勵企業”。同時安徽省各地市財政對企業獲得高新技術產品和重點新產品只要經過鑒定,均有2-10萬元不等的獎勵補助,每項專利補助1500-3000元。協會秘書處邀請專家教授深入企業,幫助整理新產品鑒定材料、產品標準資料、編制專利申報書,陪同企業技術負責人到市省主管部門匯報直至鑒定會召開并獲得證書,并以鑒定成果再申報有關專項,爭取資金支持,實現全方位、一條龍的保姆式服務。2010年全省模具企業共開發新產品、新技術132項,其中處于國際同類產品水平的32項,處于國內先進水平的37項;國家級重點新產品12項,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獎9項。協助企業制訂標準24項,其中有6項已上報國家有關部門,爭創行業標準;申報專利79項(其中發明專利31項)。
2、做好商標、名牌的申報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
國家、省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品牌創新,商標、名牌、高新技術企業作為企業不可缺的無形資產。協會致力于督促企業自我保護,積極開展商標、名牌、高新技術企業的申報工作。安徽省政府對企業獲得國家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企業獎勵100萬元,各市獲得安徽省名牌和省著名商標獎勵10--30萬元。各市對獲得高新技術企業獎勵10--30萬元。2010年全省模具企業榮獲安徽省名牌產品8項,省著名商標3項。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項。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
3、協助會員企業抓重大項目的策劃、申報,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
國家對企業研發、中試、產業化、市場開拓等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資金扶持。例如科技部的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就是對企業研發、中試階段進行資金補助;經信委的技術改造資金和發改委的高技術產業化資金,就是對企業產品產業化、規模化進行支持;商務廳的中小企業市場開拓資金,就是對企業市場化運作進行支持。支持力度少則幾十萬、多則數百萬,對我們模具企業的發展影響是巨大的。一是協助企業提升研發能力,推動建立企業研發機構,例如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實驗室等。二是幫助企業實施項目的策劃、包裝和申報,比如申報中央專項資金補助項目(國債、補助)、中小企業發展資金項目、技術改造項目等。2010年國家、省用于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在八十億元以上,我省模具企業爭取國家、省專項資金據不完全統計達4800萬元。其中科技部的科技攻關項目1600萬元,國家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國債項目5項770萬元,國家中小企業發展資金項目3項460萬元,國家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7項610萬元,省財政產業集聚補助4項160萬元。省技術改造專項4項80萬元。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1、積極向政府有關部門進言,參與制定地方優惠政策
省模協已與安徽省經信委政策法規處聯合制定《把模具產業發展擺到重要戰略地位來抓》,并向省委、省政府建議,制定相應的地方支持模具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要以抓汽車產業、銅加工產業發展一樣,高度重視模具產業的發展。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支持作用,協助有關部門制定和實施“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加強產業規劃指導,明確產業發展重點,為模具產業發展提供配套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扶持模具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創造有利于優化模具產業的發展環境,鼓勵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模具產業的發展。
2、進一步提升模具行業協會的服務功能
安徽省模具行業協會自1993年成立以來,在開展調查研究、制定行業規劃和行業標準、促進公平競爭、提供信息與技術服務、開展培訓活動等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積極爭取政府部門賦予模具協會在行業的規劃、結構調整、統計、模具專業展會、行業標準、行業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行業培訓、從業人員崗位資格評審、職稱評定及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論證、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等方面的職責,吸引更多的模具人才聚集。同時,模具行業協會應緊跟國際國內模具發展的趨勢,不僅要成為連接政府和企業的橋梁,而且還要成為聯系企業和企業的紐帶,及時提供反饋各種行業信息;加強行業內部的交流與合作,實現行業自律,促進有序競爭和行業健康發展;加強模具行業與機械裝備制造業等相關行業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模具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