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發〔2012〕42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為進一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有利于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長效監管機制,營造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促進首都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現就進一步加強企業信用監管,推進本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本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制度保障,是規范首都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是解決社會誠信缺失、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首都正處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時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進政府管理方式轉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對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化信用監管,懲戒失信行為,促進安全投資、公平交易和放心消費,對推動首都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過去10年來,本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在強化政府行業監管、降低交易風險、推動社會誠信自律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面對首都市場環境的快速發展和變化,政府信用監管能力和水平與企業需求、公眾期望相比還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政府各部門對企業信用監管重要性的認識有待提高,企業信用信息歸集機制有待健全,協同監管、聯合懲戒的作用有待發揮,信用信息的社會化應用渠道有待暢通,企業誠信自律機制和社會誠信意識有待加強。因此,需要進一步統一認識、加強合作、完善機制、促進應用,加快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企業信用法律制度建設為基礎,以信用信息基礎建設和共享機制建設為支撐,以加快推進政府主導、企業自律、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內容,以構建企業信用監管長效機制為重點,促進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轉變,提高監管和服務效能,切實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為首都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二)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引導、推動和示范作用,提高政府對企業信用環境、社會信用秩序的宏觀管理水平。鼓勵社會公眾廣泛參與信用教育和監督活動,依法規范支持信用服務機構開展信用評價,提倡誠信自律,抵制失信行為,培育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社會信用監督環境。
2.行業規范、企業自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支持建立對會員企業的信用獎懲機制,規范行業信用評級行為,加強行業信用管理,完善行業信用監管體系。倡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推動企業信用文化建設,提倡企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加強內部信用約束,增強守信自律意識。
3.全面統籌、協調聯動。從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局出發,全面部署、統一安排企業信用監管工作,積極促進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監管聯動,明確權責,分工協作,努力實現對企業信用的共同歸集、集中披露和聯合應用。
4.明確目標、分步實施。結合本市企業信用發展實際,明確總體目標和階段性任務,優先整合行政執法信息資源,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有計劃、分步驟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5.突出重點、注重實效。以警示信用信息的歸集和披露為重點,構建企業信用監管長效機制,完善行業領域分類監管,強化企業信用約束,健全聯合懲戒機制,使企業信用監管工作取得實效。
(三)工作目標。
在“十二五”期間,建設體系完整、職責明確、運行規范、監管有力、公開透明的企業信用監管體系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到2013年底,全面歸集相關行政處罰信息,構建全市統一的企業信用監管和綜合服務平臺,形成較為完善的企業信用地方法律制度體系,建立科學有效的企業信用監管模式,樹立誠實守信的社會信用風尚,培育充滿活力的信用服務市場,有效遏制企業失信行為,持續改善市場環境,逐步提高社會信用意識,顯著提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
三、主要任務
(一)提高企業信用監管的信息化、標準化和法制化水平,夯實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基礎。
1.建設全市統一的企業信用監管和綜合服務平臺。加快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以下簡稱企業信用信息網)的升級改造工作,充分發揮其作為本市企業信用門戶網站的作用,建設內容豐富、多元互動的企業信用監管和綜合服務平臺,推進企業信用監管工作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進一步強化共享交換、信息查詢、統計分析等基礎功能,為政府各部門開展協同監管、信用約束和管理決策等提供支持。推進企業信用信息網與信用北京網的聯動應用,促進企業信用信息的集中公示,為社會公眾提供統一便捷的信用信息服務。建設具有統一性、權威性的企業信用信息資源中心,為政府各部門實施信用監管提供數據支持,為司法機關查辦審理案件提供信息服務;依法為金融機構開展融資信貸業務提供信息參考,為信用服務機構開展信用評價提供信息資源,
為企業和社會公眾廣泛參與信用活動提供信息保障。政府各部門應加強內部信息化建設,尤其要結合市場主體準入、納稅、合同履行、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消費服務和社會保障等工作,有針對性地加強各領域的信用信息系統建設,重點完善資質審批、專項和周期性檢驗結果、申訴舉報、行政執法類業務系統的功能開發和應用,提升與企業信用信息網的數據自動交換能力,為加快整合信用信息、強化信用監管應用和實施定制化服務創造條件。
2.完善企業信用監管標準體系。一是明確企業信用信息范圍。以行政機關在履職過程中產生的能夠用于判斷企業信用狀況,特別是守法狀況的各類信息為主體,將司法領域相關信息逐步納入企業信用信息范疇。二是確定企業信用信息分類標準。為推進政府各部門開展信用監管,同時確保信息分類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將企業信用信息分為基礎信息、許可資質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和良好信息5大類。三是編制企業信用信息目錄。以本市經濟戶籍庫為基礎,總結歸納政府各部門的信用監管信息,按照標準分類規則編制企業信用信息目錄,為資源共享交換奠定基礎。四是制定企業信用數據歸集規范。根據企業信用信息目錄統一歸集數據,按照“誰提供、誰負責”的原則,確定歸集方式、途徑和頻率,明確歸集職責,確保質量。
3.健全企業信用法律制度體系。進一步加強企業信用法律制度體系建設。明確政府各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在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職責定位,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加快修訂《北京市行政機關歸集和公布企業信用信息管理辦法》。支持推動行業協會完善行業誠信自律規范,研究制定行業信用信息歸集、披露制度和行業信用分類監管制度。積極探索建立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健全企業內部信用管理制度。
(二)健全信用信息歸集、應用和披露機制,為提高政府監管和公共服務水平提供保障。
1.完善信用信息歸集機制。以企業信用信息網為平臺,以本市經濟戶籍庫為基礎,以企業信用信息歸集規范及目錄為標準,按照“主動公開信息必須歸集、依申請公開信息逐步歸集”的原則,全面歸集當前各類企業信用信息,重點歸集侵害交易對象權益、危害公共利益、擾亂市場秩序、侵害國家利益以及其他嚴重違反社會誠信的警示信息,尤其是涉及納稅、信貸、合同履行、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消費服務、社會保障等警示信用記錄。著力推動相關申訴舉報、檢驗檢測、行政處罰和司法信息的歸集,為實施聯合監管提供基礎保障。市各有關部門要統籌協調區縣對口部門的信息歸集工作,按照信息歸集進度完成市、區縣兩級的信息歸集任務。每年第一季度末,完成上一年度行政處罰結果信息的歸集任務;對信息歸集數量較大或尚未實現信息自動交換的部門,經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進辦公室同意,可在每年第二季度末前完成上述任務。有關司法信息,經司法機關審核后,參照上述要求執行。
2.強化信用信息應用機制。一是強化對企業的協同監管。綜合運用企業信用信息網歸集的各類信用信息,加強政府各部門之間的業務溝通與協作,實現聯動監管。重點加強專項許可與營業登記、許可與監管、生產與流通、行政與司法、行政與金融等重點環節和領域的業務銜接,努力提升協同監管效能。二是加強對企業的信用約束。支持行業協會發揮行業管理優勢,開展重點行業和領域的信用體系建設,加強自律管理。政府各部門行業信用監管和評價信息,應通過企業信用信息網在政府各部門之間共享。土地、規劃、財政、發展改革、科技、住房和城鄉建設、市政市容、交通、衛生、工商、稅務、文物、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證監等部門,在土地出讓、用地和建設規劃、政府采購、招投標、專項資金使用、市場監管、快速通關和企業上市等工作中,要主動查詢企業信用信息,根據企業不同信用狀況,聯合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促進企業提升信用自律意識。
3.健全信用信息披露機制。一是政府各部門要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及《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文件的通知》(京政辦發〔2008〕34號)的要求,以確保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為原則,結合本部門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信用信息披露規則,規范披露對象、程序、范圍和時間,逐步健全披露機制,注重保護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切實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合法性。二是加強對企業文明經商、誠信經營等良好信用信息的披露,引導社會形成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加大對警示信用信息的公示力度,重點披露涉及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產品質量、城市管理等領域的行政處罰信息,進一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保障公眾知情權。三是充分發揮企業信用信息網的窗口作用,著力提升公共服務職能。政府各部門網站公開的企業信用信息,要同步更新到企業信用信息網。探索通過數字證書等方式,為行業協會、商會、金融機構、信用
服務機構提供信息服務。逐步增加聲訊電話、移動通訊設備、公告欄、電子屏等信息公開方式,推動企業信用自主公示和商品市場管理單位集中公示。
(三)強化社會多元參與,提升全社會的信用意識,為推進企業信用監管創造良好環境。
1.培育社會信用意識。深入持久地開展“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誠信教育,廣泛進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誠信宣傳。政府各部門應率先垂范,強化提高本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信用意識;普及現代市場經濟信用文化,增強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的信用意識;加強公民道德與文化建設,使信用意識與行為約束深入人心。
2.促進企業強化信用管理。倡導企業開展信用文化建設,建立完善內部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與競爭能力。引導企業在經營決策中,主動查詢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保障投資安全和公平交易。指導企業學習先進的信用管理經驗,參與各種誠信經營活動,樹立良好信用形象。
3.推動行業規范經營。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作用,促進信用建設和守信自律。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制定信用自律規則,開展信用記錄、評價工作,共享交換企業信用記錄及信用評價信息。鼓勵行業協會、商會依法依規開展企業誠信評優評先活動,表彰誠信企業,曝光和譴責失信企業,督促其合法經營,推進行業健康發展。
4.鼓勵公眾參與信用監督。倡導誠實守信的社會風尚,為公眾廣泛參與信用監督創造環境條件。鼓勵公眾投訴舉報違法失信企業,進一步拓展投訴舉報方式和途徑。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社會公眾的輿論監督作用,共同構建科學的信用監管體系。
5.發揮信用服務機構作用。培育和發展信用服務企業,鼓勵信用服務機構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能力,建立健全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促進信用市場的規范化發展。充分發揮信用服務機構專業優勢,為市場投資、交易和消費活動提供多樣化專業化的信用產品,提升經濟活力和資源配置效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
設立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進辦公室(以下簡稱辦公室,設在市工商局,市各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在本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指導下,研究制定推進本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統籌協調解決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的重大事項,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健全組織實施機制。辦公室各成員單位要建立聯絡員制度并根據具體業務范圍和職責分工,開展企業信用監管工作。
(二)加強工作考核。
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考評納入市政府績效管理依法行政專項考評。行政監察機關加強對各部門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辦公室具體負責考核各單位工作開展情況。政府各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北京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任務分工》要求,將該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確保落實到位。
(三)加強資金保障。
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整合資源,集中建設,共建共享,厲行節約”的原則,通過“分渠道、保重點、重統籌、調結構”等方式,加大對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項目審批和資金投入力度,切實保障企業信用信息網建設的資金需求。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12日
附件:
北京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任務分工
一、建設全市統一的企業信用監管和綜合服務平臺
任務:加快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的升級改造工作,建設具有統一性、權威性的企業信用信息資源中心。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
完成時間:2013年12月
二、完善企業信用監管標準體系
任務:明確企業信用信息范圍,確定企業信用信息分類標準,編制企業信用信息目錄,制定企業信用數據歸集規范,為實現信用信息資源共享創造條件。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質監局
完成時間:2014年12月
三、健全企業信用法律制度體系
任務:進一步加強企業信用法律制度建設,推動相關政府規章的修訂,抓緊出臺企業信用監管工作規范性文件。
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工商局
完成時間:2014年12月
四、落實信用信息歸集任務
任務:按照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歸集規范及目錄的要求,逐步完成歷史數據的歸集任務,做好新增數據的歸集工作。建立本行業、領域的企業信用信息歸集機制,明確本單位牽頭部門,信息歸集的方式和頻率,信息的范圍、類別和來源,統籌協調區縣對口部門的信息歸集工作。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國土局、市環保局、市規劃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市政市容委、市交通委、市水務局、市旅游委、市衛生局、市審計局、市地稅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安全監管局、市新聞出版局、市知識產權局、市城管執法局、市文化執法總隊、市國稅局、北京海關、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市郵政管理局、市公安局消防局
完成時間:2013年12月
五、強化信用信息應用
任務:強化各部門的業務協同,加強專項許可與營業登記、許可與監管、生產與流通、行政與司法、行政與金融等重點環節和領域的業務銜接;加強對企業的信用約束,在土地出讓、用地和建設規劃、政府采購、招投標、專項資金使用、市場監管、快速通關、企業上市等工作中,聯合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國土局、市規劃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市政市容委、市交通委、市衛生局、市地稅局、市工商局、市文物局、市國稅局、北京海關、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北京證監局
完成時間:2013年12月
六、加強信用信息披露
任務:以確保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為原則,以保護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為前提,加大對警示信用信息的公示力度,重點披露行政處罰信息,并同步更新到企業信用信息網。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國土局、市環保局、市規劃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市政市容委、市交通委、市水務局、市旅游委、市衛生局、市審計局、市地稅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安全監管局、市新聞出版局、市知識產權局、市城管執法局、市文化執法總隊、市國稅局、北京海關、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市郵政管理局、市公安局消防局
完成時間:2013年12月
七、培育企業和公眾的信用意識
任務:深入持久地開展“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誠信教育,廣泛進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誠實守信宣傳,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鼓勵企業建立并完善內部信用管理制度,暢通公眾投訴舉報違法失信企業的方式和途徑。
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工商局、市質監局
完成時間:2012年12月
八、推動行業規范經營
任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作用,促進信用建設和守信自律。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建立會員企業信用檔案,通過行業評比等多種形式表彰誠信企業,曝光和譴責失信企業。
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商務委、市旅游委、市衛生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
完成時間:2014年12月
九、發揮信用服務機構作用
任務:培育和發展信用服務企業,鼓勵信用服務機構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能力,建立健全企業信用評估評價指標體系,促進信用市場的規范化發展,為市場投資、交易和消費活動提供多樣化、專業化的信用產品。
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工商局、市金融局、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
完成時間:2014年12月
十、設立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進辦公室
任務:落實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進辦公室職責,負責研究制定推進本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統籌協調解決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的重大事項,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健全組織實施機制。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
完成時間:2013年6月
十一、加強工作考核
任務: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考評納入市政府績效管理依法行政專項考評;采取專項檢查、重點抽查、責任考核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各部門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監察局、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進辦公室成員單位
完成時間:2012年12月
十二、加強資金保障
任務:加大對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項目審批和資金投入力度,按照“整合資源,集中建設,共建共享,厲行節約”的原則,分渠道、保重點,切實保障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建設的資金需求。
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
完成時間:2013年12月
|